【幫搜養生中心】天灸養生|夏病冬治預防鼻敏感、哮喘、濕疹?|幫搜幫你拆解三伏天灸療法

分享
Share on facebook
Share on twitter
Share on email
Share on whatsapp

還未成為會員? 立即登記

踏入夏季,天氣更趨炎熱之際,在中醫角度亦是最佳時間進行天灸療法。「天灸」又稱「藥物灸」、「發疱灸」,是一種中醫的傳統療法,是按照曆法在既定日子、採用溫熱的藥物、敷貼於特定穴位之上,通過藥物對穴位吸收藥性的刺激,激發經絡、扶助陽氣,從而達致調整氣血,陰陽平衡,繼而增強抵抗力,防治疾病的療效。

 

中醫理論認為自然界存有風、寒、暑、濕、躁、火 六種「外邪」,六者均會引發長期病症,其中鼻敏感、哮喘、氣管敏感、久咳等呼吸系統毛病是由於「寒邪「、「濕邪」入體而引發的。

 

根據中醫典藉《黃帝內經》有「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」和「夏病冬治,冬病夏治」之說法。天灸正正是以「天人合一」為理論依據的傳統保健療法,結合了中醫針灸及時間醫學兩項重要元素。夏天的「三伏天灸」與冬天的「三九天灸」正是根據此原理來治病和保健的。兩者的治療機制和方法大致相同,差異在於施灸季節的不同。

 

傳統的天灸多在「三伏天」及「三九天」進行。「三伏天」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,是「冬病夏治」的最佳時機。而「三九天」則為一年中寒氣最重的時候,此時陰極陽生,可以加強三伏天灸的治療效果。

 

天灸主要採用溫辛的中藥,包括白芥子、細辛、延胡索、附子、麻黃及薑汁等材料製成糊團餅狀;敷貼於人體特定穴位上。而且這類中藥除了屬性溫熱,都帶有較濃的香氣,均具有滲透作用,達至「溫脈通絡」功效。對於不同體質亦會作出些微調整。

 

都市人生活忙碌,有時想把握「三伏天」進行天灸養生保健卻未必能在正日抽空,又怕錯過適當時機。其實天灸不一定在正日進行。古代根據曆法推算出最熱的日子為「三伏天」。但時至今日,已與古代稍有差距。「三伏天灸」最好在「三伏天」當日進行,但一般但用中藥製成敷貼敷在穴位上治療疾病的天灸無需指定日子,任何時間皆可進行。

 

適應症

  • 哮喘、慢性支氣管炎、過敏性鼻炎(鼻敏感)、慢性咳嗽、氣管敏感、體虛易於感冒等。
  • 胃痛、脘脹、慢性結腸炎、畏寒、手足冰冷、痛經、氣血不足、頸肩腰腿關節疼痛等。
  • 小兒慢性胃腸炎、消化不良、厭食、汗證、反復感冒咳嗽等。

 

2024年三伏天灸日期如下:

  • 初伏:2024年7月15日
  • 中伏:2024年7月25日
  • 末伏:2024年8月14日

幫搜建議,選擇適合的養生中心時,除了考慮天灸療法的效用及功效之外,亦應了解清楚有關程序、風險和注意事項等。若進行天灸期間出現不適或施灸的部位出現感染,應立即尋求專業的醫護人員的診治。此外,你亦可選用幫搜 App 的報價功能,輕鬆查閱各間各類型養生中心的報價資訊及服務詳情,方便你們尋找合適的養生服務。

以上資料僅供參考。

  • title_icon_newsletter 訂閱

立即訂閱,優先掌握幫搜最新推廣及優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