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#幫搜家居裝修】港女申請$8萬維修津貼,家居翻新獲網民讚賞,但揭示3大潛在風險恐得不償失

分享
Share on facebook
Share on twitter
Share on email
Share on whatsapp

還未成為會員? 立即登記

有網民在社交平台上分享,表示在裝修公司協助下成功申請市建局的家居維修津貼,經過翻新後,家居環境煥然一新,對效果感到非常滿意。雖然許多人讚揚新環境的美觀,但也有一些網民指出,透過裝修公司申請津貼存在多個潛在風險,稍有不慎可能會得不償失。

在Facebook群組「家居裝修設計分享Group」中,一名網民發文,分享了她最近幫襯的一間裝修公司翻新家居的經歷,並附上了裝修前後的對比照片,還提到獲得裝修公司協助申請「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」,使居住環境得以改善。

裝修前後的對比非常明顯
原本的單位因為年久失修,設備殘舊,廚廁空間也相對有限。裝修後,客廳設置了C字櫃,並利用衣櫃分隔出睡房,睡房內則設有地台床以增加收納空間,並安裝了吊趟門以節省空間。廚房的空間也明顯增大,整體居住環境煥然一新。

不過,對於這樣的翻新案例,網民們的反應不一。有些人認為家居維修並不包含傢俱,甚至質疑裝修前後的照片是否屬於同一單位,認為廚房空間過於寬敞,地台床對長者來說也不一定適合,從而質疑該翻新案例的可信性。

市建局維修津貼的條件與風險
根據資料,市區重建局的「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」為有需要的自住業主提供財政資助,最高可達8萬元,以改善樓宇的失修情況,增強居所的安全。但申請者必須符合五個條件。

申請津貼的潛在風險

  1. 無良裝修公司或「報大數」

一些裝修公司可能會利用長者的需求,誘導他們在小型工程(如驗窗)時申請津貼。這些小型工程的費用有限,當真正需要進行大規模維修時,卻無法再次申請8萬元的津貼,最終可能導致經濟損失。

  1. 職員勘察前不可動工

根據市建局的規定,所有工程在開始之前必須先由職員進行勘察。有長者在裝修公司協助下支付訂金後,裝修公司卻未遵守這一規定,提前開工,結果導致無法申請到全額津貼,讓事主感到非常失望。

  1. 工程「爛尾」 拒簽完工紙難領津貼

有些裝修公司在開始工程後態度急劇變化,導致工程未完成,甚至出現漏水等問題。裝修師傅要求客戶簽署「完工紙」,否則無法領取津貼,這讓長者面臨兩難的選擇,既希望獲得津貼,又不想在質量未達標的情況下簽字。

  • title_icon_newsletter 訂閱

立即訂閱,優先掌握幫搜最新推廣及優惠!